挖掘自我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因为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这个愿望而活。挖掘自我、实现自我就是使人的愿望和潜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正是这种愿望才使得人追求成功人生。在自我挖掘,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愿望和潜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愿望而没有这方面的潜能,那么你的愿望就难以实现;具有某方面的潜能而没有这方面的愿望,那么也就难以自我实现。人的愿望与潜能的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的过程只有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人在生活中才能逐渐发现自己的愿望需要什么样的潜能,自己的潜能可以实现什么样的愿望。
从成龙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挖掘自己的长处并且发挥自己的长处,这需要很长一段过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www.jiangnanxs.com 江南文学网
成龙出身于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父母是一般的打工族。成龙不喜欢读书,直到成名以后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为影迷签名,影迷要求他写上“小莉,祝新婚快乐!”一句话,成龙非常为难,因为他只会写“小”和快乐”三个字。就是这种文化程度,成龙居然成为集编、导、演才能于一身的世界电影巨星,这是成龙在漫长的时间里摸索和挖掘自己优势的结果。成龙小时候的理想并不是当演员,他的最大兴趣是练一身好武功,当个大武术家。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8岁时父亲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师、京剧武生于占元的门下,进了于占元办的中国戏剧学校。成龙的兴趣完全不在学戏,只是想学武功,为此经常受到师傅于占元的严厉体罚,但成龙毫不在乎,只要能学武,成龙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10年的工夫,成龙练就了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并且锻炼出了坚强的体魄和意志。
成龙8岁时因和师傅到夜总会表演特技开始接触电影圈。他从10岁开始当小童星直到20岁,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终毫无影响。成龙揽镜自照,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在别人面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对自己在这一行业里究竟有什么优势,究竟该怎么走还不清楚,1975年成龙失望地告别影坛去了澳大利亚,在那里,他白天当建筑工,晚上当调酒员。
1976年成龙在朋友的推荐之下在著名导演罗维的《新精武门》一片中担任主角,影片上市后,赚了350万港元。但成龙还没有红起来,此后成龙在罗维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面凶悍的“硬汉”形象,也一直没有走红。导演罗维很奇怪:“成龙功夫又好,身手又漂亮,凭哪样不走红?”
就在罗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香港思远公司的名导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龙,让成龙主演喜剧影片《蛇形刁手》,袁和平认为成龙身材魁梧,性格粗犷,但没有那种冷峻、刚烈的肃杀之气,不适合演那类叛逆型的悲剧英雄,也不适合演英俊潇洒的正面英雄形象。袁导演从成龙偶尔的展颜一笑和克敌制胜的得意神情中发现了成龙的憨厚、调皮、可爱的因素,他认为成龙扮演喜剧性的人物一定会成功。
就从袁和平对成龙进行一番分析的这一时刻起,成龙终于发现了自己是一棵什么“树”,在《蛇形刁手》上映后,成龙一鸣惊人。1978年10月成龙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龙大红特红,被称为“李小龙第二”。接着成龙自导自演《笑拳怪招》一片,19天票房高达544万港元。自此,成龙彻底走出了“李小龙”的阴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坛的地位。
成龙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经在电影圈呆了16年,这16年成龙结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见识的朋友,给自己出谋划策,弥补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点。然后在一次一次的演艺实践中,在一次次失败中发现了自己的种种“不可能”,逐步缩小了努力的点,终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可见,一个人“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发现了并且塑造自己优势的过程,而不应当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铁杵磨成针的过程。只有那些使优势更优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人的挖掘自我也就是在这种愿望与潜能的相互发现中实现的。这种发现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完成,也只有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完成。
成龙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克服了失败,走向了成功。
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遍地开。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各种考验。受挫和失败是难免的。
很多人就是在这种考验中败下阵来,并不是说所有的失败都孕育着成功,成功只是留给能坚持到最后的人。
只要坚持到底,你就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人生的目标容易设立,而实现目标的路却很难走,只有那些认准目标义无反顾的人,那些意志坚定、决不轻言放弃的人,才能达到挖掘自我的目的。
阅读先做人后做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