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1255再铸鼎》

第429章 北上:韶窑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1263年,7月12日,立秋19日,莱阳县,莱西镇。

莱西堡东,是居民自发形成的小镇,规模不大,跟其他普通小镇一样,也只有一纵一横两条街。其中南北纵向的那条是商社修建的公路,相对宽阔,而且有交警看着,两边的商家不敢侵占道路,所以通行状况还算良好。而东西纵向的小街就完全是自发形成的了,如同其他地区的传统道路一般狭窄、拥挤和杂乱,但也更富生活气息。很多商家把门一敞,在门口摆个小摊,然后就地一边做着店里的手工活,一边向来往行人招徕着生意。

不过随着镇上居民的日渐增多,这条小街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前几天下过的雨到现在也没排干净,积攒在街上到处是一个接一个的小水坑,其中不但有雨水还有不少可疑的其他污物,不知道是哪家趁乱扔出来的。路人走过的时候都不禁掩着鼻子躲过去,但拥挤的时候仍不可避免地踩踏过去溅起一片污水弄脏衣物,紧接着就是一番不可避免的争执

或许是居民们自己也看不过去了,于是几个有点门面的商人牵头,领着众人捐资在小街之北开始重修一条石板路。这条路参考了中央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留出了四车道的宽度,两旁还有人行道、绿化带和排水沟,成本不菲。但现在的百姓大都是有点力气的,各家都喊上族里子弟参与到工程里,只从外面买些泥灰、砖头和石板回来,倒也不是修不起,而且至少修自己门前的时候肯定会上心的。现在看工程进展还算迅速,甚至还引来了东海新闻的记者进行报道,可让各家长了个大脸。

张信从工地边上路过,顺便在小街头买了个苹果,然后便翻身上马,沿着主路向东北策马慢跑了起来,引得路边的大妈或小媳妇们一片瞩目。

“shaoyao,韶窑应该就是这里了吧”

张信沿途送了两封信,然后渡过已经不宽的大沽河上游,又沿着一条小河向东北上溯,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河头店村。

信上的地址写的是“河头店韶窑”,张信识字不算很多,那个韶字他就不认识,不过此村里就一处大院冒着烟,牌匾上还很时髦地标注了拼音,那么显然应该就是这里了。

张信在院外的松树上拴了马这拴马绳是带锁的,随着私人马匹的普及,偷马贼也不可避免地冒了出来,各类防盗措施也应运而生就走到大院门前敲响了门。

不一会儿,一个十多岁的年轻小厮开了门,见他披甲持剑的样子,一下子眼亮了起来,问道:“咦,大侠你可是要讨口水喝”

张信尴尬又得意地一笑,你这小子评书听多了吧他正了正身子,解释道:“不,在下是来送信的,请问纪员外可是在此”

小厮一听,立刻应道:“纪员外呃,正是大侠把信给我便好,我去送与纪叔。”

张信摇摇头,我还等着回执呢,你要是拿进去就没了信,我怎么说理去于是说道:“此信须得当面交给纪员外才行,能让他过来一趟或者带我过去吗”

“行,那大侠你先等一下。”小厮说完便向里面跑去,看来是报信去了。

不多久,那个纪员外也不拿捏姿态,自己迎出来取信了。

两人一见面,都是一愣,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纪员外”“你呃啊,这位壮士,又见面了,真是巧啊”

原来,这“纪员外”,就是当初张信护送过的临淄商人纪成春

呃,不过时隔一年半之久,两人都忘了彼此的姓名,只是张信有信件的便宜,至少能把称呼给叫出来,而纪成春就完全没印象了。

张信倒也不以为忤,笑呵呵地解释道:“纪员外贵人多忘事啊,在下张信,当初陪员外去过临淄的来着。”

纪成春立刻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对对对,是张信兄弟啊,失礼失礼嚯,多日未见,张兄弟英武更胜从前啊”

张信得了奉承,也是脸上得意,这便掏出信件来,递给他:“这也是托了纪员外的福啊。来,这是您的信,若是无误,便请签字画押把回执撕下来给我,我好去交差。”

纪成春接过信件一看,是胶西城一个相熟的商人寄来的,算算时间,或许是来下订单的,这下当即露出了喜色,说道:“好,好,真是麻烦张兄弟了。嗨,我这出来匆忙没带笔墨,咱们进去说话如何顺便张兄弟一途劳累也用些茶点。”

“那便有劳了。”张信也不客气,直接跟着纪成春走了进去。

韶窑的大院有三进,进门的这一进颇有生活气息,左边有一些没用完的建材,中间的空地上还有几只鸡在啄食,右边棚里停着三辆四轮车,右前方有个类似于谷仓的圆形建筑,外面堆着不少煤炭。此时正有一个小工装了一小车的煤,稳稳地推着向北去了第二进那边,透过两进之间的门,可以看到那边烟火缭绕的景象。

张信看得啧啧称奇,转头对纪成春问道:“嗬,真是红火,这就是烧制瓷器吗纪员外怎么来这边做起了产业了”

纪成春感慨地说道:“这不是当初我家与几家亲朋来这东海国避难吗当时是打定了主意去南边的,不过来了之后,发现这边局势安定、政治清明,颇有些兴旺气象,再加上后来战事渐顺,我们便留了下来。既来了便不能坐吃山空,而购田置产既不方便又不合我们胃口,便琢磨着重操旧业,于是就在这里办起了这家韶窑。托朝廷的福、朋友们赏脸,出的瓷还不错,颇有些销路。”

其实他言语不尽不实,他当年确实是做瓷器买卖的,但商业离生产还有段距离呢,是因为战争导致东平的不少瓷窑受到了影响,他趁机挖了不少资深瓷匠过来,这才有开办瓷窑的能力,也算是发了一笔小战争财了。之后一路寻访下来,河头店这地方出产高岭土,又有水路可通胶州,所以便在此地买了地皮办起了制瓷厂。由于有资深大匠镇场子,所以出的瓷品质还不错,只是因为缺少釉料而少些装饰,只能走素色的低端路线。不过据说这反而对了东海朝廷大员的胃口,买了不少回去,所以生意还不错。

张信听了,也为他感到高兴,说道:“哈哈,那便要恭喜纪员外啦”

纪成春也一回礼:“同喜,同喜。对了,张兄弟是怎么会来这边送信的”

张信跟他进了左边的一间茶室,将长剑和盔甲解下放在屋外,说道:“我本来是要去蓬莱的,顺路接了几封信送到这边来,没想到竟有纪员外的一封。”

“是吗那可真是有缘了。”纪成春招呼他坐下,又命刚才那小厮去取了壶热水来。

瓷窑随时都有火,烧水倒也方便,很快小厮就搬了个铁壶过来。有了热水之后,纪成春摆出一套茶具,从旁边的架子上取过一个小瓷罐,从中夹出一撮茶叶,装入茶壶用水冲泡了起来。第一泡水直接倒掉,然后又加了一泡进去,片刻之后,茶水便成,纪成春笑呵呵地给张信倒了一杯,说道:“事出仓促,煮茶来不及,还请张兄弟尝尝我这炒制的素凝春,也别有一番风味。”

后世普遍的将茶叶炒制后再用开水冲泡的饮茶法是明代开始流行的,在此时尚未出现,也可能是出现了但并未普及,总之这个时代的通用饮茶法相当繁琐,茶叶要与各种佐料混合炮制,之后必须水煮才能将茶味逼出来,所以现在都是煮茶喝的。味道嘛,倒也各有千秋,但已经习惯了炒茶的东海股东们还是喝得不太惯。当年是没办法,后来稍有点权势了便自己折腾着用产自崂山的茶叶炒制了一些出来,大概是手艺不到家,味道只能说一般,但胜在方便,至少在商社内部是推广了起来。

再后来慢慢改进了一些,商社就往市场上推出了自己的茶叶品牌“素凝春”。这种清淡的炒茶在一些保守的品茶师口中无疑是离经叛道、粗俗不堪的,但是有了实力自然就有捧臭脚的,既然是“东海朝廷大员”们喝的茶,那么肯定有独到之处嘛

所以渐渐的,就有人从中“品出了真味”,称赞素凝春曰“返璞归真、还原了茶叶的本味,摒弃俗物混杂,是清秀的上等茶”,不少人便以饮用炒茶为新风尚。看来这纪员外也是颇赶时髦的人啊。

张信其实对冲泡的炒茶并不陌生,因为当年他当兵的时候喝的就是这样的茶。但他也没什么讲究,这下也不客气,抓过小茶碗,吹了几下便喝了下去,还砸砸嘴说道:“好茶”

稍后纪成春在信上签字,便无甚事了,他本来要留张信在这里住一晚再走,但张信急着赶去莱阳,便不了了之了。

由于信中是好消息,又是故人重逢,所以纪成春给张信封了一份高达三百钱的红包,用红纸包着三张崭新的东海储蓄银行发行的百文储蓄券,还送了一个自产的小酒瓶给他。

这封红包给邮递员的举动,倒也是民间的惯例了。毕竟能识文断字还有明确地址能收到远方来信的,怎么也是一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信件的意义比那几十文邮费重要的多,自然得给人家点辛苦钱。不过按惯例,这个红包有个几十一百文也就够了,现在一次给三百文,可真不是笔小钱呐

张信连连推辞,但最后还是执拗不过,就拿着这个大红包和礼物,面带喜色地出门了。

阅读1255再铸鼎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