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岁回忆录

《二十八岁回忆录》

第八十一章 中元节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中元节在村里面叫七月半,顾名思义就是七月十五。

但村里七月十三开始就需要敬祖,这让我一度认为中元节是三天,从七月十三一直到七月十五。

七月十三,我跟着父亲去堂哥艾知家卖肉。

路上父亲遇到人就问买不买肉过七月半,要买的大家就一起去。

我们到了堂哥家,时间正好,刘贵叔叔正准备切割猪肉。

我说:“爸,我们买后腿肉吧?”

后腿肉就是猪屁股的位置,有经验的杀猪匠都会切三刀,分别叫头刀、二刀、三刀。

其中又以二刀和三刀为佳,大家都会争着要。

这个位置瘦肉多,肥肉少,且肥肉香而不腻,瘦肉嫩而不柴。

父亲说:“好的。”

刘贵叔叔做了安排,他负责切肉称重,堂哥记账收钱,现场支付的记好后就在后打上个勾表示已经收了,赊账的则不做任何标记。

准备好之后,刘贵叔叔便招呼道,“要哪个位置,开口说,一刀到底。”

有人买了头刀后腿肉后,父亲说:“大叔,小乂想要吃后腿肉,你给切一刀吧。”

叔叔说:“好的,小家伙馋肉了。”

其实也还好,家里还有腊肉,但是过节的时候总要买点新鲜的吃。

切好了肉,叔叔过了称,五斤二两。

父亲说:“再来一刀排骨肉吧。”

村里卖肉都是肋骨和下面的肥肉一起买的,并不会将其分开,价格就是正常的肉价,比后腿肉便宜一点点。

叔叔说:“要几匹肋巴骨的。”

父亲说:“来三匹吧。”

叔叔先用砍刀,将龙骨斩断,然后用割刀把肉切下来,再放到称上称,刚好七斤。

堂哥记好了帐,父亲付完钱,便在一旁聊天,等着一起去的人称好肉,就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拧着这么多肉回来。

她说:“你们这是打算把一头猪都买下来呀。”

我说:“没有啊,那头猪还有很多呢,村里的其他人都买了。”

我理解错了母亲的话,她想说的是我们买多了,但那时我也不懂呀。

父亲笑着说:“就是,就是,还有很多呢?”

母亲说:“孩子听不懂,你也听不懂啊。”

父亲才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小乂,想要吃瘦肉,就买了一刀后腿肉,家里不是没有油了吗,所以买了点回来炼油。”

母亲说:“好吧好吧,你们有理。”

天气很热,母亲也不再和父亲争辩。

母亲把肉放在炉火上,用火把猪皮烧一遍,直到猪皮变得金黄。

接着便烧水洗肉,切肉、炼油,炒肉。

炼好的油装进洗干净的之前装油的坛子里面,油渣和炒的后腿分别装在两个超级大碗里。

在母亲弄肉的当儿,父亲去黔地那边买了两捆烧纸回来。

烧纸就是制作冥币的原纸。

父亲是村里仅有的两位造钱师之一,还有一位是堂哥艾青。

他们两个一般都是各自接活儿,接到大活儿的时候,便会一起做,而且工价是一样的,并不存在谁接的活,说多赚点的说法。

晚上,母亲炒了一大碟瘦肉,还有炒茄子,炒洋芋,另外煮了一个南瓜汤。

父亲让我们盛饭和菜敬祖,我拿起完就去夹茄子。

父亲前妻见状,连忙说:“茄子不能敬祖的。”

“为什么?”

“茄子,寓意不好。”

我又打算夹南瓜,父亲前妻说:“南瓜也不能敬祖,会大肚子的。”

“那就只有肉和洋芋,没有三碗呀。”

“可以放点菜在汤里煮一个。”

三姐听到,便立即往汤里放了点白菜,这样就凑齐了三碗。

敬完祖先之后,我们就可以吃了。

吃腻了腊肉之后,新鲜的瘦肉口感就是好呀。

父亲用勺子往我和姐姐碗里盛了许多肉。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说:“慢点儿吃,没有人和你抢的,碟子里还有那么多。

这就很尴尬呀,我只好放慢了速度,细嚼慢咽起来。

这是又要被父亲说,吃这么慢,像只老鼠似的。

吃饭真的是太难了,怎么做都是错的。

但肉确实好吃呀,也没有过多的去想,就只顾着吃肉了。

吃碗晚饭,三姐洗完碗之后,父亲便开始制造冥币,这是打算用来封包袱(就是用一张白纸把一叠纸钱包装在里面,然后在外面写上时间、日期、称谓、缘由、数量等,当然在封口处还会写上封字或者封号二字。)

还没有等父亲制造完之后,我洗脚睡觉去了。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来,母亲和三姐她们做饭吃,父亲和我负责封包袱。

封包袱只能由男性完成,女性是不能够参与的,原因是女性封的包袱,九泉之下的祖先收不到。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跟着发生改变,在我村很多女性不能做的事情,也渐渐地被解禁了。

我问父亲:“为什么姐姐他们不能封包袱?”

父亲说:“因为他们是女性。”

“为什么女性不能封包袱?”

“我也不知道,自古就是如此的。你爷爷他们说女性封的包袱收不到。”

“有证据吗?”

“没有呀,就没有女人封过包袱。”

“既然没有,那又如何能够证明女性封的包袱收不到?”

父亲若有所思,没有再回答我的问题。

我也没有继续追问。

现在想到自己小时候就能提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就会觉得很自豪。

我和父亲在桌子上封包,那时没有胶水,用的是土豆。

早饭好了,我们就去吃早饭了。

吃完早饭休息会儿,又继续封。

封完了父亲就用毛笔在上面写上对应的内容。

父亲常讲一个故事,就是古代的人家,送小孩去读书,会告诉先生,“也不求他多大的出息,能够写点包袱就行。”

这让我一度以为写包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直到我上了学,就开始对这件事情祛魅了。

这时,堂叔艾刚来家里玩,看到父亲在写包袱,他便坐下来和父亲一起写。

每年我们家写包袱,父亲都会写给前面的四代人,除了直系的亲属,还有各种旁系的,以及曾经学艺的师父。

牵连甚广,即使准备了许多的冥币,每一个亡名也不会分到许多。

母亲做好了晚饭,父亲招呼堂叔一起吃饭,吃完之后,他们又继续写,我就在旁边帮忙传递包袱。

经过两人的努力,快到睡觉时,他们终于把堆积成山的包袱给写完了。

七月十五早晨,父亲把写好的包袱摆放在祖龛前面的桌子上。

由于包袱太多,父亲在桌子上加了一块木板才勉强放下。

晚上吃完饭之后,我们便去把包袱火化了,并且在旁边放上一盆水,水上驾着一把刀。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父亲说:“水能引路,刀能够防止其他的鬼魂来抢钱。”

在我家火化包袱时,堂伯艾全家也在火化,但是他家的包袱怎么燃不起来,便只好在上面浇煤油助燃。

看到这个情形。

我说:“爸,为啥伯父要放没有。”

父亲说:“可能是他买的烧纸不好,另外他的摆放方式也不对,他那样摆不通风,所以燃不起来。”

火燃起来足以焚化所有的包袱之后,我们就回家了。

堂伯母向巧,也来我们家聊天。

她说:“在烧包袱的时候,在旁边放一个坛子,能够听见马蹄声,这就说明死去的人回来了。”

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压根不相信这种说法,我自己没有尝试过这种行为,村里也没有这么做过。

鬼神之说,到底真假,没有人知道,准确地来说,至少有我一个人不知道,毕竟没见过它们,所以对此我所持的态度和孔子所说的一样,“敬鬼神而远之。”

阅读二十八岁回忆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