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明史

《如果这是明史》

第二百二十三章:刘瑾越级提拔曹雄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1509年十一月,京城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有一场风暴来临。皇宫之中,气氛凝重,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微皱起,思索着国家的大事。此时,他命给事中张绘、御史房瀛等,盘查两直隶州及各省钱粮。

在这之前,十三布政司的官员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他们即将踏上前往京城朝见皇帝的旅程,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笼罩着一层阴影,那便是刘瑾的嚣张气焰。

南直隶的官道上,一辆辆马车缓缓前行。马车中的官员们面色凝重,彼此之间低声交谈着。“此次进京,不知又会遭遇怎样的刁难。”一位年长的官员叹息道。“那刘瑾作恶多端,我们可得小心应对。”另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他们的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着,车窗外,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北直隶的大路上,一队官员骑着马匆匆赶路。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为首的官员紧锁眉头,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刘瑾的策略。“大家都小心点,此次进京,务必谨慎行事。”他回头对身后的官员们说道。官员们纷纷点头,他们知道,此次进京,关乎着他们的仕途和命运。

当十三布政司的官员们陆续抵达京城时,京城的街道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官员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来到皇宫外,等待着皇帝的召见。此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忐忑,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在皇宫之中,刘瑾身着华丽的服饰,眼神中透露出傲慢与嚣张。他在宫中来回踱步,心中盘算着如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哼,这些官员们,都得乖乖听我的话。”他自言自语道。突然,一名太监匆匆跑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刘瑾的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

原来,十三布政司的官员们为了避免遭受刘瑾的刁难,纷纷聚敛银两以贿赂刘瑾。每省至少二万两,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然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们不得不从京师富豪之家借贷。待回到任所以后,再从官库取出积贮银两加倍偿还,这叫“京债”。

在京城的一处豪宅中,几位官员正在商议着如何筹集贿赂刘瑾的银两。“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哪里有这么多银子。”一位年轻的官员焦急地说。“没办法,只能向富豪之家借贷了。”另一位官员无奈地说。他们的脸上满是愁容,心中充满了无奈。

而在另一个地方,一位富豪正坐在客厅中,与几位官员交谈着。“你们要借这么多银子,可知道这风险有多大?”富豪皱着眉头说。“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还望您能相助。”官员们苦苦哀求道。最终,富豪在权衡利弊之后,同意借给他们银两。

官员们借到银两后,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解脱。回到任所以后,他们还得面对加倍偿还的压力。

此时,张采得知了此事。他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官员,对于刘瑾的恶行早已不满。这天,他在朝上揭发出了官员们贿赂刘瑾的事情。刘瑾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非常不安。他在宫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可怕。“这个张采,竟敢坏我的好事。”他咬牙切齿地说。

刘瑾蓄谋差官进行盘查,想要以此掩盖他受贿的行迹。他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在密室中商议着对策。“此次盘查,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不能让任何人发现我们的把柄。”刘瑾阴沉着脸说。“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亲信们纷纷点头。

在盘查的过程中,刘瑾的心腹们四处搜刮证据,试图掩盖刘瑾受贿的事实。他们来到各个省份,对官员们进行严厉的盘问。官员们吓得瑟瑟发抖,不敢有丝毫隐瞒。然而,他们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和愤怒。

与此同时,刘瑾为了转移视线,开始寻找一些官员的把柄,以便打压他们。他上奏皇帝,说他巡访得知,金华知府万福又老又有病,苏州知府鲍璨、同知王卺贪赃,江西左布政马龙既贪又滥,事阮宾轻浮,均谪降官级不等。

在金华府,万福得知自己被刘瑾弹劾后,心中充满了绝望。他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景色,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悲哀。“我一生清廉,却被刘瑾诬陷。”他叹息道。他的家人围在他身边,脸上满是担忧。“老爷,我们该怎么办?”他的妻子问道。“只能听天由命了。”万福无奈地说。

在苏州府,鲍璨和王卺听到消息后,吓得脸色苍白。他们知道,刘瑾的权势极大,一旦被他盯上,很难逃脱。“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真的贪赃了吗?”鲍璨焦急地说。“我们都是被冤枉的,可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王卺无奈地说。他们四处奔走,试图寻找解救的办法,但却毫无头绪。

在江西,马龙得知自己被弹劾后,心中充满了愤怒。他在官衙中拍案而起,“刘瑾这是公报私仇,我一定要向皇帝申诉。”他的下属们纷纷劝阻他,“大人,刘瑾权势滔天,我们斗不过他啊。”马龙无奈地坐下,眼神中透露出绝望。

而在巡按山东的胡节,因为聚敛银两馈赠刘瑾,被刘瑾知道后,逮捕下狱。胡节在狱中,心中充满了悔恨。他望着阴暗的牢房,叹息道:“我不该贪图一时之利,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他的家人在外面四处奔走,试图营救他,但却毫无结果。

侍郎张鸾从福建还京,敛银二万两送刘瑾。刘瑾把这笔银两收入承运库,又把张鸾降官,直至罢除官籍。张鸾得知自己的命运后,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在府中,望着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不禁潸然泪下。“我本想讨好刘瑾,却没想到落得如此下场。”他叹息道。

当时刘瑾以法绳人,非常酷烈,收受朝野内外的财货贿赂不可胜计。吏部尚书张绣特去刘瑾家,很从容地劝说刘瑾。张绣身着官服,神情严肃地走进刘瑾的府邸。刘瑾坐在客厅中,看到张绣到来,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张尚书,你来有何事?”刘瑾傲慢地说。张绣微微一笑,“刘公公,我此次前来,是想劝您收敛一些。您这样肆意妄为,迟早会惹来大祸。”刘瑾听后,脸色一沉,“哼,你敢教训我?我如今权势滔天,谁也奈何不了我。”张绣摇摇头,“刘公公,您不要太自负了。您这样做,会引起众怒的。”刘瑾不以为然地说:“我才不怕他们。他们敢反抗我,我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张绣无奈地叹了口气,“刘公公,您还是好好想想吧。”说完,张绣转身离去。

然而,刘瑾最终还是不改其过。他继续为所欲为,搜刮着财富和权力。

在陕西边塞,局势紧张。自从杨一清被罢官以后,边塞很不宁静,寇贼侵扰,气焰猖狂,不可制止。总督、尚书才宽喜好野外作战,他是一位勇敢无畏的将领。这天,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边境,心中充满了斗志。“这些寇贼,竟敢如此嚣张。我一定要将他们赶出边境。”他自言自语道。

才宽率领兵马,由兴武出发去蒙古河套部落。他身着铠甲,手持宝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敢。士兵们跟在他身后,士气高昂。他们在草原上疾驰,马蹄声如雷贯耳。

才宽带领士兵们与寇贼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奋勇杀敌,斩首数十级。然而,才宽一心想要取得更大的胜利,即孤军深入,结果遇到伏兵。才宽身中流矢,倒在了地上。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围了过来。“大人,您怎么样了?”士兵们焦急地问道。才宽强忍着疼痛,“我没事,继续战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意志。

此时,巡按御史弹劾曹雄,说他临阵退缩,按兵不救。刘瑾却挟带私愤,而严厉斥责御史。他在宫中大发雷霆,“这个御史,竟敢弹劾我的人。”他立即下令,越级提拔曹雄。

三个月后,京城的天空依旧被一层薄薄的云雾笼罩着,阳光努力地穿透云层,洒下微弱的光芒。大街小巷中,人们忙碌地穿梭着,为各自的生活奔波着。而在皇宫之内,一场权力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

兵部尚书曹元,此刻正站在自己的府邸庭院中,望着天空若有所思。他身着华丽的官服,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与期待。曹元深知自己即将被改任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哼,非翰林学士而进入内阁,我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曹元心中暗自思忖着。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心中感慨万千。自己能有今日的地位,全靠党附刘瑾。虽然心中也有一丝愧疚,但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在正德年间,不是翰林学士而直接进入内阁的,只有三个人:杨一清是以才学和威望都很高进入的,刘宇、曹元均是由于党附刘瑾才得进入内阁的。曹元对杨一清既敬佩又嫉妒。敬佩他的才学和威望,嫉妒他能凭借自身的实力进入内阁。而自己和刘宇,却只能依靠刘瑾的权势。

与此同时,刘瑾在皇宫中趾高气扬地走着。他身材矮小,却气场十足。一双三角眼闪烁着狡诈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他的得意与傲慢。刘瑾心中盘算着自己的计划,他想把太监张永调去南京,以此来排除异己。

“张永,你一直与我作对,这次我定要把你赶出京城。”刘瑾自言自语道。他想到自己在宫中的权势如日中天,心中充满了自信。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向皇帝朱厚照提出这个建议。

一天,朱厚照在御花园中悠闲地散步。阳光洒在他的身上,给他增添了几分慵懒的气息。朱厚照身着华丽的龙袍,面容英俊,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迷茫。他对国家大事并不十分关心,只喜欢玩乐。

刘瑾看到朱厚照闲暇无事,心中暗喜。他连忙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后,谄媚地说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朱厚照微微抬起头,看着刘瑾,问道:“何事?”刘瑾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太监张永在宫中多有不妥之处,臣以为可将他调去南京,以免生事端。”朱厚照听后,微微皱起眉头,思考了片刻,说道:“此事容朕考虑考虑。”

然而,还没待诏旨颁下,刘瑾就迫不及待地打发张永出京。他在皇宫内廷的各道禁门张帖榜文,不准许张永再进入内廷。张永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大怒。他知道这是刘瑾的阴谋,想要把他排挤出京城。

张永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斗志。他在自己的住处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刘瑾,你竟敢如此陷害我。我定要向陛下申诉。”张永自言自语道。

张永决定径直赶到朱厚照面前,申诉自己并无罪过,却被刘瑾所陷害。他匆匆忙忙地来到朱厚照的寝宫,不顾侍卫的阻拦,强行闯入。朱厚照正在和几个妃子嬉戏,看到张永突然闯入,心中不悦。

“张永,你何事如此慌张?”朱厚照问道。张永连忙跪地,哭诉道:“陛下,臣冤枉啊。刘瑾陷害臣,要将臣调去南京,还在禁门张帖榜文,不准臣再进入内廷。臣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过错。”朱厚照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看向刘瑾,问道:“刘瑾,此事当真?”

刘瑾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说道:“陛下,张永所言不实。他在宫中多有不法之事,臣只是为了陛下的安危着想,才建议将他调去南京。”朱厚照听后,心中疑惑。他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

此时,张永举拳要打刘瑾。他怒目圆睁,大声说道:“刘瑾,你这个奸臣,今日我要与你拼个你死我活。”刘瑾吓得连忙后退,脸色苍白。谷大用等从旁劝解,他们拉住张永,说道:“张公公,不可冲动。陛下在此,定会为你做主。”朱厚照也被这一幕吓了一跳,他连忙说道:“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

朱厚照命令各个近侍之臣摆酒设宴,试图缓和气氛。在宴席上,众人各怀心思。朱厚照看着刘瑾和张永,心中无奈。他知道自己不能让他们继续争斗下去,否则会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你们二人都是朕的亲信,为何要如此争斗?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以后不得再互相攻击。”朱厚照说道。刘瑾和张永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事情才得到和解

过了两个月,塞北的风依旧呼啸着,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安化王朱寘鐇举兵反叛,消息如惊雷般在大明的土地上炸响,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朝廷紧急起用都御史杨一清,命太监张水提督军事,共同进剿安化王之乱。杨一清,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臣,身着庄重的官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睿智。他的面容严肃,仿佛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张永,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虽权柄在握,却也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身着华丽的太监服饰,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忧虑。

杨一清与张永,一起督军西去。一路上,军队浩浩荡荡,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大地的宁静。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朝廷的威严。

这一日,军队在一处开阔之地扎营。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营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杨一清独自站在营地的边缘,望着远方,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国家的命运,想起了朝廷的内忧外患,不禁深深地叹息起来。他的叹息声在风中回荡,仿佛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杨一清的叹息声引起了张永的注意。张永缓缓地走到杨一清的身边,看着他那忧虑的面容,心中也充满了疑惑。

“杨大人,为何叹息?”张永问道。

杨一清转过身来,看着张永,眼中满是泪水。他的声音颤抖着,说道:“藩王之乱容易铲除,而国家的内乱则不可预料,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张永微微一愣,他不明白杨一清所说的内乱指的是什么。“你指的是什么呢?”张永问道。

杨一清看着张永,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缓缓地说道:“明公怎么能在一天之内就把我朝内难的情由都忘得一干二净呢?果真如此,我也没办法为明公出谋划策了!”

说着,杨一清与张永便促膝而坐。杨一清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下了一个“瑾”字。

张永看着地上的字,心中一震。他当然知道这个“瑾”字代表着谁,那就是权倾朝野的刘瑾。

“刘瑾日夜在皇帝的身边,皇帝一天看不见刘瑾则一天不乐。现今刘瑾羽翼已成,耳目很广,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张永无奈地说道。

杨一清看着张永,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说道:“明公你也是皇帝信任和宠幸之臣,现今不把讨贼之事交付他人,而交付于明公,朱厚照的意思是非常明显的。明公你可以试着班师回京,诈称请皇帝单独听你汇报镇压宁夏反叛的事情,皇帝必定能够单独向你询问情况。明公你就趁此时机,把朱真错起兵所发出的讨瑾檄文交给皇帝,然后你再说朝廷渠魁(众臣之首)乱政,其凶残狡诈图谋不轨,连国内百姓都为之发愁和怨恨,天下必将发生更大的祸乱。皇帝英明圣武,必然会有所省悟,而且,盛怒之下,必定会诛杀刘瑾,刘瑾既除,就将起用明公你来执掌朝政。到那时,你就越发反刘瑾之道而行事。明公就将与东汉吕强、五代后唐张承业一样,流芳千古了。千载间的诸多宦官,只有你们三人值得称颂!”

张永听着杨一清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想象着自己成为朝廷重臣,流芳千古的场景,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但他也知道,此事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假使事情不成,又该怎么办呢?”张永问道。

杨一清看着张永,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他说道:“如要其他的人跟皇帝说这件事,成与不成就不知道了,可是这话出自于明公你,必成无疑。我考虑,明公在说这个话时,必须要说得既有前后次序,又委曲婉转。假如皇帝不听信你的话,明公就要叩头请死,表示出宁可死在皇帝面前的样子。待你退出,刘瑾必然被杀。然后,你再叩头涕哭,请求立即按照你的想法举办一些事情,千万不可稍缓片刻。另外,事机绝对不可泄露,一旦泄露出去,大祸就将旋踵而至。”

张永听着杨一清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慨。杨一清是在为国家的命运着想,也是在为他自己的前途谋划。他沉思片刻,然后振臂而起,说道:“既然如此,我又何惜余生残年,而不报答主上(皇帝)之恩呢!”

阅读如果这是明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