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第36集天台教观纲宗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天台教观纲宗》全本免费阅读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页,圆教的修学,它的所观境是回光返照,来观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它在一念明了的心当中,开展出空、假、中三观。

第一个空观,就是把妄想全部归零。诸位!它不是把妄想消掉,不是,你也消不掉,你只要看到它是虚妄的就可以了。就是说,你必须看到你的本来面目,你的心性最初的原点。所以大乘的空观它观进去的时候,它是离一切相,没有断一切相。

这个地方跟藏通别不太一样。因为藏通两教的空观,它观进去以后,把相都扫掉了,但是你把相扫掉了,对不起!你不能产生作用了。所有的内心要活动,一定要有一个相状,你没有相状怎么活动呢?你怎么造作?怎么积功累德呢?你就布施也得有一个相状,有一个众生相让你布施;你拜佛,也得有个相状。你把相状都扫掉,你的心就不能活动了,这最后结果就是灰身泯智了。

所以大乘圆教的空观,它没有扫掉一切相,只是离一切相。就是你观想本来是没有相状的,这都是后来有的,它就为后来的妙用做下了布局。大乘的空观,为什么它无住能够生心?因为它对相状处理时的态度就跟藏通两教不一样。藏通两教把相都扫了,就是因为你有相状害我产生攀缘。真是冤枉!不能怪相状,你自己要去攀缘相状。你要对治你的攀缘心,你不是说去怪罪相状。

圆教的思想是本来清净,所以他的攀缘心就停下来了。就是说虚妄的东西,你攀缘到最后,是没有结果的,人生无所得。就像做梦一样,你做那么多梦,结果什么都没有,我们打那么多妄想,结果呢?结果就是这样子。所以在整个大乘的空观当中,它只是把相远离了。那么这个时候,它是从本来清净的角度来观空,来安住。

那么后来,我们来看看,它要生起作用了,它真正的作用是要修菩提心,生起假观,把心性的妙用——假名、假相、假用开显出来,我们看它是怎么开显心性的作用。

(二)假观——照俗谛理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这个很重要。就是你先在清净心安住,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安住以后,开始调整妄想,你就可以放手用假观来调整妄想。

那么调整妄想,你要先明白一念三千的道理。这个一念三千是这样子来的。首先我们的念头,安住的时候是不动念头,离一切相。但是你念头一动,欸,就有相状了,十法界的染净相状就出来了。

这个十法界,它有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

理具,就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一念清净心本来就有十法界潜在的功能。比方说黄金,你看黄金可以把它做成杯子,可以做一个椅子,也可以做一个桌子。你也可以说黄金,本质是黄金,它有创造杯子的潜在功能,要不然它怎么能做成杯子呢?它能够变成椅子,它的本性就有创造成椅子的功能,这叫理具。但是你整个造作,你怎么把这个黄金变成杯子,这个造作叫作事造,它是修德;理具是性德。

那么理具事造,你看理具十法界跟事造十法界。比方说,你现在是一个人,表示你前生内心的活动,是往五戒十善的方向活动,对不对?所以它就把今生的人法界创造出来,但是你现在显现人法界,你其它的九法界还在不在?还在!你还有佛法界,还有菩萨法界,乃至还有地狱法界,隐而不显,暂时隐没了,这个功能变成潜伏了。就是人法界是事造法界,但是其它的法界还是具足,你随时可以改变。

这样讲,事造法界,每一个法界又具足理具十法界,就变成怎么样?一百,对不对?十乘以十成一百;那么每一个法界又具足十如是,十如是我们待会再说,一百乘以十就变一千;然后一千当中,每一个法界又具足三个法。智者大师说,五蕴的实法、依报的国土跟众生的假名,五蕴是正报,国土是依报,众生你有一个名称嘛,就是五蕴实法、依报国土、众生假名,就变成三法。那么一千乘以三就变成三千了,一念三千就这样来。

其实“三千”简单来讲就是森罗万象,但是它的关键点在十如是。最关键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怎么样创造十法界的,你前生的心是怎么活动把今生创造出来,你今生又是用什么相状,把来生创造出来,整个缘起在十如是。我们解释一下。

首先第一个,内心要活动它一定要有相状的带动,它一定有个相状。你看,你布施有一个布施的相状,忍辱有忍辱的相状,善心有善心的相状,贪瞋痴有贪瞋痴的相状。所以什么叫“相”呢?“显现于外,名之为相”。就是内心一动,它一定有一个外表的东西叫作相状。什么叫“性”呢?内分不改名性。相状的后面那个明了的心性,那个推动相状的叫作性。这个性不是佛性,是习性,每一个人有他不同的习性。就是说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相状呢?过去生的等流习性。

这个习性,智者大师分成四种:

第一种,定恶聚。就是这个人前生,他经常生起恶法的造作,累积很多邪恶的妄想,他很容易起恶念。就是这个人恶念强、坚固,这个人叫定恶聚。

第二种,叫定善聚。过去生他熏习五戒十善的法比较多,他很容易生起善念。虽然也有恶念,但是善念多于恶念,这个人叫作定善聚。

第三种人,是出离性。他这个人一天到晚喜欢把门关起来,不喜欢跟别人往来,“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个性清高的。

第四个,是菩提性。他能够比较中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过去生的这种习性跟相状结合起来就变成体,就是五蕴的本质。当你把五蕴的相状跟它背后的习性加起来,就变成一个能够造业的个体,就是色心二法的主体。这个五蕴的主体,从今生的角度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力”跟“作”。力是潜伏的功能,作是三业的造作,我们解释一下。

永明延寿大师他解释这个,他说颜渊跟大禹。他说颜渊处在乱世,所以他表现出来的身口意造作是“处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志”。他能够在乱世当中自得其乐,这个人有德行。他说大禹,在太平盛世得到君王的重用,结果治水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公为众,他的德行也非常好。永明大师说,颜渊的德行跟大禹的德行,从德行来说是一致的,是完全一样。他说:“易地而居,亦复如是”。今天颜渊生长在大禹的情况,他也会为公为众,三过其门而不入;今天大禹处在乱世当中,礼崩乐坏,他也会选择独善其身。

也就是说,潜在的功能是你的习性带来的,你是缘缺而已,但是你遇到因缘的刺激,有外境的刺激,你就会变成身口意的造作。所以一个人有邪恶的本性,他不造作只是因为没有外境的刺激。没有外境刺激之前叫作“力”;当外境刺激他,他产生身口意造作的时候叫作“作”。那么业力一作,当然就有善恶的因缘——业因。

因到得果报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叫“缘”。这个缘很重要,就是“助因为缘”,我们解释一下。你学佛以后,可能你的内心已经有很多功能了,有一些邪恶的相性体力作在活动,也可能有些善良的相性体力作。但是你学佛以后,明白因果以后,你一定要概括承受。那么我们对于邪恶的相性体力作这个缘要断相续,就是你想办法不能让它相续。你或者用四念处观不净、苦、无常、无我对治,或者干脆转念念佛也可以。

所以这个缘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的一个点。你面对恶法的相性体力作要断相续,面对善法的相性体力作,你要鼓励自己不断地增长。就是说你必须让往生的相性体力作不断地相续广大,让娑婆世界的相性体力作慢慢慢慢地减损,这个就是缘。你要用各种的助缘,让你内心相性体力作的功能产生改变。

那么经过缘以后,这个业因就变成“果”跟“报”。“果”指的是等流果,是指内心的等流性——你要是善性后面还是善性,恶性后面还是恶性——等流果;这个“报”就是异熟,就是受用。

最后“如是本末究竟等”。这个“如是本末究竟等”有两种说法:

从理性上来说,就是从前面的本,“本”就是如是相,这个“末”就是如是报。“相”到“报”的过程当中,从理性上来说,皆是一心,平等无二,它都是一心的作用,从理性上来说都是一样。

但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说,从如是相到——如是末到——如是报,它是一连贯的,是连贯性的。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连贯性。就是说,当你的相状是贪的相状,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你所有的性,所有的体,所有的力作因缘果报都跟贪相应。

举个例子。比方说你布施,到底这个布施的法未来会有什么果报,从圆教的思想不是看表面,就是看你的心是跟什么法界相应。如果你的布施跟菩提心相应,那就不一样了。菩提心为法界,一切法趣菩提,你整个布施是——如是菩提心的相,如是菩提心的性,如是菩提心的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那是成佛的资粮;如果你的布施是贪求名利,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那么你整个布施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变成人天福报,这叫作本末究竟等,就是说它这个是连贯的。

这叫当体即假。

一般当你从空出假,从一念的清净心里面,我们一开始是先远离妄想,然后再重新面对妄想。假设你现在的心开始观心的时候,你重新面对妄想,大概会知道你前生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不改变,你也可以论断你未来将去哪里了。所以这个天台宗的观心,可以知道过去,也可以知道未来。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有很多的十如是在转,哪一个相状的活动最强盛,大概就是你来生的去处了。

举一个例子。有一本书叫《前世今生》,诸位可能有些人看过。它里面讲到一个女主角,叫凯萨琳。这个人她内心有什么相状呢?她有一种恐惧水的相状。这很麻烦,你要去洗东西,要洗身体都要水,所以她日常生活经常看到水,就莫名地恐惧,就造成她严重的忧郁症。结果她找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医生帮她催眠,找出原因。结果发觉她今生都没有造成恐惧水的原因;这个心理医生为她做深度催眠,催眠到她的前生去了,在她过去生的多生当中,有两次跟水有关系:

第一次,她在一个村庄里面得到麻风病,这麻风病的根源,来自于井水里面水的病毒传染。她误饮了有病毒的井水,得到麻风病以后,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药治,就把大家集中起来堆到山洞,把山洞给封了。结果她死亡之前经过很痛苦的挣扎,所以她对水产生了第一个恐惧的记忆。

第二次,她有一生住在山上,一天山洪爆发,她抱着儿子往山上跑,结果来不及了,被那个洪水给冲没了,在水中挣扎恐怖而死亡。

因为她过去生当中,跟水有两次非常深刻的记忆,就留下了她心中有一种恐惧水的相状在心中运转,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一直活动到现在,她接触水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恐惧水的相性体力作。当然后来就知道这个是虚妄,“知妄即离,离妄即觉。”

这个地方就是说,当我们面对妄想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样呢?这个假观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了解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佛法太多,你不能所有药都吃,不可能!你当然就是应病与药——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先找出你的问题点。所以你要先了解自己,你看你的心中到底是哪一个相状活动最炽盛,这个就是你的问题点。

第二层,调整它。这第一个是面对恶法,所以对恶法我们一般来说是对治,我们看十四页,恶法是从缘下手,断相续。所有的十如是一旦它不相续,断相续以后它就没有力量了。

第二,面对善法。那你如果要生善,从净土宗的角度,你要创造一个名号的相状去皈依,创造净土的相状去好乐,这要从相状下手,所以借相修心,这净土宗一定要借相修心。如果你对净土的功德是完全陌生,我保证你很难往生。你的心中根本没有对净土好乐的相状在运转,你怎么会跟净土感应道交呢?这个假观就影响到你的缘起,生命的趣向。

净土宗你要创造两个重要的相状:

第一个,阿弥陀佛的圣号代表什么意思。你最好把弥陀四十八愿几个重要的功德跟名号连接。喔,它能够让你不堕恶道,生尊贵家;念这句佛号当然最关键的就是临终接引往生,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十八愿。就是说你必须把名号跟很多功德相结合在一起。

我再讲一次,内心的活动一定有相状。如果你对净土都没有相状,你就根本没有往生的因缘。所有的缘起,第一个就是如是相——净土的功德相、名号的功德相,你要运转得非常清楚,非常坚定。这是第一个,创造一个净土的往生相状。

第二个,截断娑婆世界爱取的因缘——从缘切断这个相状。娑婆世界的相状,是你已经长时间累积的,这个时候你要让相状消失,只能够从缘切断,就是用不净、苦、无常、无我,或者转念念佛去断它的缘,这样你的生命就有变化了。

就是从十如是,你大概可以知道过去,可以知道未来。

(三)中观——照中谛理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中观。

中观就是空性的清净心跟有相的十如是,同时运转,两个没有障碍,当体即中。

“空有同时”这四个字,只有圆教有这个词。别教没有空有同时,别教在初地以前没有所谓的空有同时,一定是先空、次假、后中,圆教一开始凡夫的时候就无住生心了。

这个无住生心我们再复习一下。圆教的一心三观是不向外观的,它认为外境跟你没有关系,你的生命跟你的心有关系而已。所以它核心在现前一念心,它就是先把所有的精神体力——你不要管外境怎么样,这是个结果——把它回光返照,把空假中的观行拉到你一念心来,第一件事情先修空观,把心安住。你必须安住在你的本来的清净心,就是先把相状拨开来,看到你一念本来清净的心性,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在那个地方住下来,以无住为住。第二个你就可以放手修假观了。这假观方法就很多,方便有多门,前面的藏通别你都用得到。当然净土宗,你必须要有相状,当然你这个假观一定要有相——借相修心。

净土宗要有两个相状操作:

第一个,都摄六根。你必须把娑婆世界的感受跟想象慢慢地收起来,让这个相状活动越来越羸弱;第二个,净念相继。你必须有对阿弥陀佛名号的信仰跟净土功德的好乐。这个相状的操作慢慢地相继,就是扩大。它有两种操作:第一个,减少娑婆世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的活动;第二个,增长净土的相性体力作。

这个就假观。

最后:无住不碍生心,生心不碍无住;清净心不妨碍往生的菩提愿,菩提愿不妨碍清净心,空有无碍。这个就是圆教的整个一心三观的操作。

好,我们回到讲义。

讲义的第五十五页,“此教诠圆妙三谛”,就是一心三观。那么圆妙三谛这个地方,看看它开展出来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是怎么修。

“诠无作四谛”,这个四谛讲到两种缘起:杂染缘起跟清净缘起。为什么这个四谛叫“无作”呢?智者大师解释四谛之法皆是实相。什么叫杂染缘起?当然是你一念心在迷,一念心性迷惑了,就变成凡夫了,就是流转门;一念心性觉悟了,回光返照了,它就是四圣法界,就是还灭门。所以它这个流转、还灭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造作者,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受用者,只有迷、悟的差别,叫作无作四谛。

“亦诠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这个大乘的十二因缘是不思议,因为它不但是三界的分段生死,也讲到界外的不思议变易生死。为什么不生灭呢?因为它“无明”跟“真如”是不二的,没有对立的。真如觉悟了叫真如,真如迷惑了叫无明,两个东西是不二法门,同样一念心。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是一念心流转。你成佛以后是谁在成佛?还是你这一念心。只是说一个是迷惑颠倒的心,一个是觉悟的心,同一个东西,所以它是不生灭。它只论迷悟,它没有所谓的这种对立。

“亦诠称性六度十度”。它所有的修学都是在不生灭的心性,在本来清净的角度生起六度,所以它这个功德是坚固的,是圆满的,是超越的,是称性的六度。它不像别教的六度,是依法修学的六度,不是依止心性,这个六度就相对不圆满。

“亦诠不思议二谛”。三谛也可以把它合成二谛。是怎么合的呢?它把一念心性安立作中谛,把空、有的操作当作俗谛,这个就是二谛。所以你从心性来看人生,他就是觉得进入一种不二法门。就是说,流转生死也是它,往生净土也是它,就像说你做梦的时候是谁在做梦呢?当然是你现在这念心,难道还有其它吗?一念心跟睡眠相应就变成梦境;一念心跟觉悟相应,就是你现在清醒的心,都是同一个心。

所以这个不二就是说,你只是做调整,并没有改变心性,你把迷惑颠倒的相性体力作变成觉悟的相性体力作。当然前提是先安住,站在不生灭心的角度去修生灭的对治。

壬三、修行位次

好,我们看它的修行位次。

这个教法是针对于这种利根的,对于中道实相善根特别强的,大乘善根的,令修一心三观,圆超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圆证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

其实它这个一心三观,刚开始也不是说同时操作。蕅益大师说,虽然一心三观,必以空观为初门。他举一个例子,说一心三观为什么也是先空、次假、后中,只是他站在一念心性?他说圆教的空假中三观,譬如一刀千纸,它一刀切下去历历分明,但是它也有次第。就是说,初学者你先别去碰妄想,你先找到你的心,先观你的心性本来清净,先在清净心住下来,先求离相,你先跟妄想保持距离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处理妄想。但是你悟的道理还是圆融的道理,只是下手的时候先求安住,再求调伏,它还是有点次第的。

其实理即、名字位,主要都是安住清净心。真正开始对治妄想,观行位开始。名字位都是以空观为主,就是观一切法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都是先从这边下手。

一、理即佛

好,我们看理即佛。修学位次,第一个理即佛。

这个圆教的理即佛是不思议理性,不思议的中道理性。别教的理即佛是思议的,它是要透过思惟,把这个中道的法在心中创造出来。什么是中道呢?名利不可争,义务不可辞。从对法的理解,我们照这个章法走,叫理即佛,先创造一个法的力量来引导你的心。

圆教认为这是多事,你的心本来就是中道,你只要做一件事情——觉知,你只要知道就好,不要动名言。你只要知道你的心本来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它就是中道实相。

那么什么叫即空、即假、即中呢?我们来看看后面怎么说。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

如来之藏这个词是来自于《楞严经》,其实就是现前一念心性。为什么叫如来藏呢?如来之法含藏在众生的心中,就是众生打妄想的心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它理具十法界,你虽然是在人法界,但是佛法界只是暂时隐没而已。这一念心性当中,当然具足十法界的可能性,它的作用叫“不变随缘”,它的体性是“随缘不变”,随拈一法都是真如法界,叫“真如缘起”。

我们一念心性为什么是中道呢?因为它有“随缘义”跟“不变义”。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随缘。当心性在迷,心随妄转跟着妄想走,你没有安住在心性的本体,跟着贼走,你就起贪瞋痴创造了生死轮回;当你的心跟着佛法的道理走,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去调整它,你就创造四圣法界。就是你的心它有随缘的作用,就是随顺迷悟的因缘,创造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出来。从这个观念来说,你可以看得出来,圆教的人生观它比别教更高明,它对人生的态度就是——人生没有好坏,就在迷悟之间而已。

什么叫作不二法门?你要慢慢体会到,大乘的不二,印光大师举一个例子说:水,你说水好不好?答案是很难讲。这个水让毒蛇吃到,它创造成毒液,那是等于害人;这个水给牛喝,它变成牛奶,这就滋养人。同样是水,经过蛇的这种瞋心的怨,创造出来变成毒液;而换成牛的慈悲的因缘,它变成牛奶。同样是水,同样是一念心性,它可以创造六道轮回,它也可以创造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心性的确有随缘的作用。但是它又不变,它的体性还是一样——清净本然,它不管变现什么,它的本性还是清净。因缘只是一个假相,随时可以调整。所以随拈一法,都是一念心性的法界。心性在迷叫作众生,心性在悟就是佛陀。

那么这样一个中道的心性,是谁有呢?“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诸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不是佛陀有而已,你也有!我们是这样,一念心性它是即空,当然指的是不变的体性,即假是它随缘的作用,对不对?凡夫跟着妄想走,他失去了不变的本体,凡夫是经常变来变去;二乘人是偏空,他失去了随缘的作用,他就是守住不变,结果它这作用就完全消失了。所以他们两个都没有中道。

就是说,一念心性它本来是即空、即假、即中的,这个系统本来是可以即空、即假、即中,是可以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是可以清净心、菩提愿同时操作的。凡夫把妄想套在一念心性,这个心性就变质了,他那个不变的体消失了,只有随染污的因缘产生作用,只有随缘义;二乘人捏造一个空性的假相,把它套在一念心性,结果它随缘的功能也没有了,变成只有不变。

阅读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