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连续几天,天都是阴阴沉沉的。不过皇宫里的气氛并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各宫里都在为迎接新年做着准备,几位有了身孕的娘娘,还不知道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就开始准备新衣裳了。
姜万钧也不知道她们准备的冬装是给谁准备的,但愿明年冬天用得上。
用长孙的话说,她们好不容易争了一回气,自然要好好显呗显呗。
反正姜万钧也不差钱,也就随她们去折腾好了,没看萧妃这两天都会笑了嘛!
眼看着政和四年走到了尾声,一场大雪彻底将其埋到地下。
“下雪了啊!”
姜万钧打着哈欠,看着雪地里正在互相追逐着的几个人。
敢扰皇上清梦,吵醒皇上的,这宫里头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恰好,眼前的几个人都位列其中。
丫丫已经是大姑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闯进姜万钧的卧室。
但小骨朵才不管那些,宫宁在的时候能稍微拦着一点,换成了宫顺,他可没那个胆子拦小骨朵。
所以裹得严严实实的小骨朵,一路畅通无阻闯进了姜万钧的卧室,一边扯掉幔帐,一边嚷嚷着“父皇,下雪啦!”
然后就要往里钻……
就这样,姜万钧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一大早起来陪闺女打雪仗。
“陛下,宫宁又有新消息了。”宫顺小心翼翼禀报道。
“有什么进展吗?”姜万钧活动了两下冻僵的手指。
“昨日长孙无逸与孔家再次进行了会面,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最终不欢而散。不过宫宁分析,经过这几次互相之间的试探后,双方都到了极限,下一次碰面长孙无逸和孔家势必会做出让步,以求尽快达成合作……”
“行了,朕知道了,下去吧!”
“是。”
“呼!”姜万钧长长吐了一口气。
他本来没想让宫宁留在外边太长时间,“钓鱼”的想法也是他临时想到的,成与败都无所谓。
让他没想到的是长孙无逸一头撞了进来,姜万钧都做好了召长孙无忌进宫训斥一顿的准备,宫宁那边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孔家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
要说长孙无逸有求于孔家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孔家搬去了洛阳,但短时间内,孔家在江南的势力不会那么快就土崩瓦解。长孙无逸想要去江南做生意,孔家可以帮上忙。
但孔家主动靠近长孙无逸却让姜万钧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因此他要宫宁暂时先留在长孙无逸身边。
“孔家……”姜万钧对孔家自然不陌生,被李世民所倚重的孔颖达是孔子的三十二世孙。
大宁在举行首届抡才大典时,前一百名中也有孔家的人,是孔子的三十五世孙,孔昌寓。
当初姜万钧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孔颖达辈分这么高。
孔昌寓的父亲是孔德绍,孔德绍曾在窦建德麾下担任中书令,窦建德战败后,孔德绍被李世民命人摔死了。
就算李世民不动手,孔德绍落在姜万钧手里也活不成。
姜万钧入主长安的时候,孔德绍可是没少骂他。说他“沐猴而冠”,成不了大气候……
就为了这事,在首届抡才大典的时候,是否将孔昌寓的名字划掉,在内阁中还有过争议,最终还是姜万钧拍板决定留下孔昌寓的。
孔华的父亲和孔昌寓同辈,不过关系相当疏远,几乎没什么往来。
掰手指算了算,这孔华应该算是孔子的三十六世孙。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姜万钧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上头来。
姜万钧背着手在台阶上来回走了几圈。
之前他提议,科举考试产生的状元,到泰山顶去册封。
然后就有人建议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册封其后人为文宣公。
姜万钧差点就想同意了,但随着孔华跳出来,他改变了主意。
孔子可以追谥,但其后人,还是算了吧!
“陛下……”崔氏捧着暖水壶想要靠近,又不敢。
姜万钧停下脚步,看向怯生生站在台阶下的崔氏,饶有兴致的问道:“你怕朕?”
“妾身不怕,陛下是仁君……”
“那你说,仁与不仁该如何定义呢?”姜万钧其实最不喜欢的就是“仁君”这个称号。
这个称号完全是别人强加给他的。
以魏征为首的“官员集团”,他们普遍认为大宁帝国需要他们的皇帝是“仁君”,所以大宁的皇帝一定是“仁君”,不是也是,就像曾经大家需要杨广是“昏君”一样。
魏征也希望通过“仁君”这样一个称号,将姜万钧关到“笼子”里,让姜万钧按照“仁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姜万钧的问题,给崔氏吓了一跳,“陛下受万民敬仰,百姓都说陛下是仁君。”
“是吗?可是世家背后可没少骂朕是暴君,你说朕该听谁的?”姜万钧摆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可。
“妾身不知道,妾身听陛下的。”崔氏都要急哭了。
皇上该听谁的?这可是要命题。
“哈哈哈!算你答对了。”姜万钧没有继续再逗下去。
事实上在大宁,“皇上该听谁的”有一个标准答案。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姜万钧一直以来不断强化的“标准答案”。
对于姜万钧来说,强化“国家”的概念,任重而道远。
过去的时候人们认为家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家族利益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大宁搬出了“国家利益”压在了“家族利益”的头上,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这就迫使世家必须面对一个难题,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孰轻孰重?
个人与家族相比,家族是一个整体;家族和国家相比,国家是一个整体。
如果他们否定“国家利益高于家族利益”,那么就是在否定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继而使得“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站不住脚了。
世家这次分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自找的。
国家利益悬挂在头顶,他们选择视而不见,却不断强调家族利益优先,这在家族内部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以至于家族内部矛盾渐渐走向失控,无法调和。
阅读隋末之万钧之势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