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探花传奇

《大宋探花传奇》

第22章长安街报社成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韩忠彦,字师朴,19岁,枢密使韩琦长子。

身材修长,眉目清秀,文质彬彬,风骨秀异,比起父亲韩琦要温雅得多。一同来的还有弟弟韩端彦。

彼此行礼之后,我说:“让两位公子久等了,实在抱歉。”

“翼辅兄客气了。现在整个京城都在传颂翼辅兄的佳作《沁园春》和《满江红》,我兄弟俩对翼辅兄十分仰慕,故特来拜会。翼辅兄切莫见外,以后叫我师朴就行了。”

“师朴过誉了,只不过是些书面文章罢了,若论文治武功、经世治国之大才,当推令尊大人。”我说。

“家父对翼辅兄的才华,也是格外赞赏,称翼辅兄是难得的青年才俊。”韩忠彦说道。

“哦?能得到令尊大人如此夸赞,在下荣幸之至。只不过盛誉之下,其实难副,惭愧惭愧。”我笑道。

“刚才看翼辅兄院子里有很多竹管,不知有何用途?”韩端彦好奇地问道。

“这是自来水管道,通过这些管道可以引水到家,再也不用去挑水了。再过几天便可以安装使用了。”我颇为得意地说道。

随后,我又向他们介绍了自来水系统。他们对我这个创意即好奇又赞赏。

韩端彦说水往低处流,问我水源处明明要略低于房子,什么会通过管子流过来?我又通过小“实验”,向他们解释了大气压的原理。两人对我的“博学”一脸敬佩。

到了午饭,我又请他们吃了一顿“东坡肉”,当得知是我的“原创”后,对我更是崇拜了。

其实,东坡肉,也叫红烧肉,用五花肉加香料焖制而成,红得透亮,软而不烂,肥而不腻。是苏轼后来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后来几经改进,就是今天的红烧肉了。但是现在的苏轼还是小年轻,刚中进士,正春风得意呢。有一次我也用红烧肉招待他们,苏轼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我说叫东坡肉。他问我名字的由来,我笑道是为了纪念一位吃货而起的。

最后他们临走时,约我到府上去做客,我说最近事情颇多,等忙完了这一阵,一定登门拜访。

第二天,章惇、苏轼、苏辙、曾布、吕惠卿都来了。章衡考了状元,这段时间应酬多,所以没来;张载、程颐、程颢要给别人上课,讲《易经》;曾巩要帮欧阳修处理杂务,也没来。

我把万松乐坊首秀演出的事给他们说了,然后具体分工如下:

章惇、吕惠卿是舞台组,负责舞台装扮。其中章惇还兼任主持人,谁让他长得帅呢?

苏轼、苏辙是宣传组,负责传单内容的编写、印制和组织人发传单。

曾布、来福、来禄、来寿、来喜是会场组,负责门票事宜和会场秩序。

就这样,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我首先带俞子衿去定制了几套华美的衣服,俞子衿快18岁了,身材苗条,娉婷袅娜,清艳脱俗,顾盼之间尽是青春少女独有的灵动与娇媚。当她换上新衣服走出来的那一瞬间,我竟看得有些痴了,第一次发现她竟然如此美丽动人。

接着又带着小木匠喻墨和杂耍师傅们去樊楼实地考察,根据樊楼布局商讨舞台效果的呈现。樊楼的工作人员很热情,樊楼刘掌柜亲自来接待,每个环节都周到细致地配合。我知道,他们这是给足赵宗礼面子。

苏轼他们不愧为大文豪、大才子,写的传单内容引人入胜,让人有种强烈的冲动要来看表演,要是放到现在,苏轼绝对能成为广告界的翘楚。但遇到的问题是印刷效果欠佳,不太让人满意。

小木匠喻墨便向我推荐了他的好友——毕嘉和毕文。详聊之后才知道,原来毕嘉、毕文是大发明家毕升的儿子。

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很大程度上推动的世界文明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再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模。

印刷的时候,将这些胶泥活字模排版,再在版型上刷上墨,就可以印制了。印完以后,将这些活字模取下来放好,以后重复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一次烧模,多次使用,节省制版时间,比高印刷效率,且印刷质量比较好。

活字印刷术的缺点是:据统计,中国汉字有大概十万个,常用的汉字就有二千五百多个,要制作这么多的活字模,花费比较大。

后来活字印刷术传播到西方,对知识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什么西方人学过去了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因为西方文字都是拼读的,比如英文,就只有二十六字母,所有单词、文章等都是由这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的,所以活字印刷术就有了更好的应用场景。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近现代,最方便适用的技术是蜡纸油印,即在蜡纸上用铁笔刻写要印制的资料,蜡纸上就会出现微孔,再将油墨刷在蜡纸上,用滚筒压紧来回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纸粘附在下面的纸张上。

蜡纸印刷不仅制作简单,造价便宜,而且能够图文并茂地刻制印刷品。在革命剧中,那些地下革命者,就是用这一套技术印制传单的。

于是,我向毕嘉、毕文详细介绍了这种印刷术。他们听了,两眼放光,直赞了不起。

和专业的人沟通起来就是顺畅,他们都是印刷的行家,没过几天他们就制作出了专用蜡纸。于是,一项“新”的发明就在宋代产生了。我不知道这会对这个时空产生什么影响,或许,因为我的出现,这个历史时空已发生变化,再发展下去已是另外一个平行空间的故事吧?

传单印刷得很成功,图文并茂,已具备近现代报纸的基本雏形。

或许,我可以尝试在宋代办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以后为乐坊的宣传阵地,反正仁宗时期对民间小报管理不严格,可以一试。

想到这里,我把办报纸的想法向他们说了。苏轼、章惇很感兴趣,表示支持;曾布、吕惠卿、苏辙则顾虑到可能会触犯法律,没有加入我们。

于是一个小小报社的雏形就形成了,苏轼当总编,我当副主编,章惇负责运营,毕嘉、毕文管技术。报刊名是苏轼起的,叫《长安街》,意向取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

一切都在顺利的推进过程中。

今天,施工多日的自来水系统、厨房改造和带马桶的厕所终于弄好了,同学们都来围观。

最开心的莫过于俞子衿和福禄寿喜了。因为俞子衿喜欢做饭,现在自来水自接安装到厨房,还有大理石的工作台,炉灶和烟道都改造得十分好用,这么好的厨房,在整个开封城绝对算独一份。

福禄寿喜再也不用去挑水了,当然开心咯。

厕所再也没有异味了,福禄寿喜再也不用天天刷马桶、倒泔水了。男女厕所分隔,大家不用再为上厕所“相互谦让”而尴尬了。

穿越过来了这么久,我感觉生活最便捷的一天。

章惇也想在家改造这样一个带冲水马桶的厕所,但他家附近没水源,到远处引水的话费用不小,于是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个劲地羡慕我们。

韩忠彦兄弟也来看了,对这套自来水系统更是赞不绝口,或许凭他们家的实力,应该可以复制。

因为苏轼、苏辙、吕惠卿是外地的,家境一般,所以我邀请他们暂时到我家住下,等朝廷工作分配下来再做打算。

现在欣苑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我们也越来越忙,尤其是俞氏父女,这段时间就更忙了。

所以章惇帮忙,向我推荐了他们家厨子的亲戚来我府上做厨师,大家都叫他老吴。我又带着俞子衿去买了四个丫环,为了和福禄寿喜的名字对照上,四个丫环从大到小依次叫小吉、小星、小高、小照,简称吉星高照。小吉、小星照顾俞伯林,小高、小照照顾俞子衿。

至此,我们家就有了福禄寿喜,吉星高照。为此苏轼他们没少打趣我,说我们家众星拱卫,妙不可言。

阅读大宋探花传奇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添加书签

本周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