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本就是黑蛇部留下的后路,现如今随着战事的焦灼白热化,黑蛇部与董卓这一条线联系的更加频繁。而这一切都在刘备的监视之中,而刘备也在等待时机。
凉州之乱经过数年的围剿,现如今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朝廷上下也眼瞅着这场战争最后的胜负。胜了,或许朝廷还能苟延残喘几年;输了,朝廷更大的动荡就会袭来。而众人不愿相信的是这个散了架子的王朝再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庇护不了朝堂上的众人。
皇宫里,刘宏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样子分外可怕;苍白的手腕上脸上青筋清晰可见。董太后与皇后何氏等人坐在床榻旁边照顾着。董太后见自己儿子的样子,心中恐惧万分;皇后何氏也是悲伤万分,哀怨不止。
汉灵帝继位后,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尊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建宁二年(169年),尊董氏为孝仁皇后。因居于永乐宫,故通称“永乐太后”。熹平元年(172年),太后窦妙死后,董氏成为太后,开始干预朝政。卖官求货,收纳金钱,扰乱朝政。
董太后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是因为她能拿捏住皇上刘宏的性子,毕竟是皇帝刘宏的生母。所以自己的儿子一天当皇帝她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贪财弄权。可是如今皇帝这副鬼样子让她惊惧万分。她怕失势,她怕儿子一旦病故,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被人从手中拿走,特别是何氏这个毒妇。
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何氏做了皇后之后,更加不可一世,连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都不放在眼里了。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本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因妹妹当了皇后,所以他被任命为大将军。
何皇后本身虽然美貌,但毕竟出身卑微,没有读过什么书,汉灵帝逐渐对她冷淡了下来。刘宏本以为何进是枚可控的棋子。可是没想到,随着对何皇后的厌倦,加上朝堂上的一些人,特别是袁氏一族的暗中支持,何进变得不可控。
如今何进更是受人蛊惑,仗着兵权愈发的咄咄逼人,内借元舅之资,外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更是成了刘宏的心头刺。
为此,在这一年里刘宏又建立了西园八校尉,的确是为了平衡大将军何进的权力。
由此,下旨让刘备招兵十万就是想要战后收了刘备的兵权。他虽然昏庸,却不想再出第二个何进。再者,未免没有分何进兵权的意思在里面。毕竟他一直心忧此事,加上宠信张让的蛊惑,刘备这个“忠诚的老实人”便出现在他的视野里,成了可以制衡何进的另一枚暗中棋子。
皇宫里董太后面色苍白,阴晴不定。何皇后嗷啕大哭不止,一个劲儿的喊着“我的皇上啊”。何皇后的叫喊声传到董太后的耳中,更是青筋直冒。气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活吞了这个市井泼妇。这斯哪有一丝当皇后的样子,儿子如今还没死,她就在这号啕大哭,这不是诅咒我儿子早死吗?
她立马不耐大声呵斥道:“皇帝还没死呢,粗鄙贱妇哭什么,闭嘴。”
何氏反而由着性子粗鄙的道:“你这恶毒的老太婆,皇上都这样了,你一句话都不说,一滴眼泪都没有,皇上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母亲。”
这话一出,更是气的董太后站立不稳,差点儿跌倒在地上,身边的太监第一时间扶住送进宫里才好些…
一个家族的兴盛是从一代人或是两代人开始,代代积累方成巨无霸家族。
袁氏家族累世高官,有人说是四世三公、有人说是四世五公。四世五公是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袁绍叔父)为太傅;四世三公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其父四个世代连续担任三公职位。
汝南袁氏是汉末典型的世家大族,与他并肩的还有弘农杨氏,《后汉书-杨彪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杨家四代四位太尉。
袁氏家族通过数代努力、官至三公,积攒下雄厚的政治资本、钱粮资本和土地资本,对当时的汉室天下有着重大影响。袁氏家族强盛之始和强盛之基是“经学”,整个社会读经重儒,不读经不可入仕途。
袁氏以孟氏《易》起家,凝聚和形成家族势力,与统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数代人得到极大的重用。东汉王朝是将政治和思想融合在一起,研习经学可以为读书人进入仕途提供很大帮助,不习经学,路会特别地难走,即便做官,也很难升迁。“遗子黄金满,不如一经”,足见当时社会对经学的认可。
孟氏《易》是袁氏的家传之宝和政治根基,只要学其经学入仕之人皆感恩袁氏,形成主客师门关系,代代承袭,有人不遵守、违背这项规则,会被人唾弃,不可能走得远,当上高官;即便当上,也会被人抨击反对,打下官位。
这样的经学家族并非只有袁氏一门,杨家甄家也是如此,可没做到袁氏这么显赫,累世经学却不是累世为官。
经学孟氏《易》是袁氏家学,牢固和提升袁氏的政治地位,熏陶提高袁氏族人的才能和素养,有史书为证:袁安(袁绍高祖父)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宦官专权时亦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
累世经学为乱世前的袁氏家族打下雄厚且极好的基础,但局限了他们的、思想手段、势力阶级和势力大小,跟不上乱世英豪出草根的大潮。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大汉朝司空袁逢的儿子。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
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
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当时,宦官的势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并封侯爵。郎中张钧上书痛斥宦官专政之害,竟被捕杀狱中。
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
袁绍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
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
直至今年中平五年(188年)
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运用袁家人脉关系,凭借他的资历很快拿到了校尉一职。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密友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要听调度指挥。
袁府中,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显露着这是钟鸣鼎食之家。袁绍袁术兄弟俩正在和袁绍父亲袁逢、叔父袁隗在一起密谈。大厅之外,再无任何杂役下人。
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他躬身行礼道:“父亲,叔父,这是我从宫中执勤的心腹士兵口中得到的消息,此事莫过于天塌地陷,我相信此人有分寸绝不会说错,也绝不会听错。”
他说着又来回走了两步道:“皇帝病倒有一阵子了。这次,病情更加严重,父亲,叔父恐怕…。”
说到这儿他没有往下说,而是目光灼灼的看着父亲叔父。与此同时,身边坐立的袁术听着也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袁绍,又殷勤的看着两位长辈。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
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于袁术的庶兄袁绍是过继于其伯父袁成的养子,因此史书普称袁术为袁绍的堂弟,其实两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袁绍母亲仅是个婢女,袁绍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颇见低微。
年轻时以有侠气出名,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后来有很大改变。他被举荐为孝廉,经多次调任做到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大权,袁术与袁绍得到了何进的拉拢。
阅读三国之蜀汉大一统最新章节 请关注老幺小说网(www.laoyaoxs.org)